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BBCube3D以混合3D方法实现异构集成

半导体芯科技SiSC 来源:ACT半导体芯科技 作者:ACT半导体芯科技 2023-10-23 16:22 次阅读

来源:ACT半导体芯科技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okyo Tech)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处理单元(processing units)和内存堆叠的创新三维集成技术,可以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性能”,为更快、更高效的计算铺平了道路。

这种创新的堆叠架构被命名为“Bumpless Build Cube 3D”(简称BBCube 3D),它实现了比最先进的内存技术更高的数据带宽,同时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比特访问所需的能量。

BBCube 3D技术采用了一种堆叠设计,其中处理单元(xPU)位于多个互连内存层(DRAM)之上。通过用硅通孔(TSV)代替电线,可以缩短连接长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整体电气性能。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处理单元(即PU,例如GPUCPU)与存储芯片之间有更高的数据带宽。现代带宽密集型应用的一些例子包括人工智能、分子模拟、气候预测和遗传分析等。

然而,为了增加数据带宽,必须在PU和存储器之间添加更多线路,或者提高数据速率。第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很难实现,因为上述组件之间的传输通常发生在二维中,使得添加更多线路变得困难棘手。另一方面,提高数据速率则需要增加每次访问一个比特数据所需的能量,称为“比特访问能量”(bit access energy),这也是具有挑战性的。

幸运的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现在可能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在最近举行的IEEE 2023 VLSI技术和电路研究研讨会上,Takayuki Ohba教授及其同事报告了他们的关于BBCube3D技术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Bumpless Build Cube 3D:Heterogeneous 3D Integration Using WoW and CoW to Provide TB/s Bandwidth with Lowest Bit Access Energy)。该技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更好的PU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集成。

BBCube 3D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实现了PU和DRAM之间的三维连接,而不是二维连接。该团队通过使用创新的堆叠结构实现了这一壮举,其中PU芯片位于多层DRAM之上,所有层均通过硅通孔(TSV)互连。

wKgaomU2LTSAcwXtAAZxJ1yHTxk311.jpg

BBCube3D的整体架构紧凑,没有采用典型的焊料微凸块,并且使用TSV代替较长的电线,这些都有助于实现低寄生电容和低电阻,也提高了整体设计在各个方面的电气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实施了一项涉及四相屏蔽输入/输出(IO)的创新策略,以使BBCube 3D具有更强的抗噪声能力。他们调整了相邻的IO线的时序,使它们始终彼此不同步,这意味着它们永远不会同时改变其值。这减少了线路之间的串扰噪声,并使整体设计运行更加稳健。

该研究团队评估了他们的BBCube 3D架构的速度,并将其与现有两种最先进的内存技术:DDR5和HBM2E进行了比较。Ohba教授在解释实验结果时表示:“由于BBCube 3D 的低热阻和低阻抗,可以缓解3D集成中典型的热管理和电源问题。BBCube 3D有望实现每秒1.6TB的带宽,比DDR5高30倍,比HBM2E高4倍。在比特访问能量方面,BBCube 3D的比特访问能量分别是HBM2E的1/20和DDR5的1/5。”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21

    文章

    21423

    浏览量

    199249
  • DRAM
    +关注

    关注

    36

    文章

    1881

    浏览量

    180708
  • 异构集成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8

    浏览量

    1678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3D混合制造技术介绍

    3D混合制造 可以到达要求,3D混合制造步骤是3D打印成型/激光LDS选择性沉积金属。采用这种工艺的好处是节省了制造时间和实现了复杂的馈源/波导等器件的一体化免安装调试,且带来的另外好处是大幅度减轻了产品重量。下面举例说明:
    发表于 07-08 06:25

    3D制图软件如何进行多CAD混合设计?

    D工程图纸,难以高效转化成3D模型数据?多CAD格式混合设计,难以进行标准化?大量旧版本图纸堆积,难以实现数据重用?浩辰3D制图软件不仅具备支持主流3D原生和通用文件的导入,对数据进行直接编辑
    发表于 02-24 17:22

    浩辰3D的「3D打印」你会用吗?3D打印教程

    3D打印技术是综合了三维数字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众多技术的创新研发技术,具有设计样式多元化、试制成本低、制作材料丰富等特点。通过数字化设计工具+3D打印技术相结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高效实现创新
    发表于 05-27 19:05

    基于3D打印的原理及应用

    3D打印原理:分层打印(2D)与层叠堆砌(3D),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发表于 09-23 10:19 19次下载

    异构集成基础:基于工业的2.5D/3D寻径和协同设计方法

    异构集成基础:基于工业的2.5D/3D寻径和协同设计
    发表于 07-05 10:13 12次下载

    3D集成系统的测试挑战

    3D集成系统的发展。3D集成系统可能对基于标准封装集成技术系统的性能、电源、功能密度和外形尺寸带来显著改善。虽然这些高度集成系统的设计和测试
    发表于 06-01 09:25 1350次阅读
    <b>3D</b><b>集成</b>系统的测试挑战

    TSMC 和 Cadence 合作开发3D-IC参考流程实现真正的3D堆叠

    3D堆叠,在逻辑搭载存储器设计上进行了验证 ,可实现多块模的整合。它将台积电的3D堆叠技术和Cadence®3D-IC解决方案相结合,包括了集成的设计工具、灵活的实现平台,以及最终的时序物理签收和电流/热分析。
    发表于 09-26 09:49 1264次阅读

    3D打印技术:微软推3D Builder、实现打印心脏

    3D打印应用“3D Builder”,用户只要有Windows 8.1设备及一款支持Windows 8.1的3D打印机,即可尝试3D打印带来的乐趣。下面我们来看看近期3D打印有哪些新动向。
    发表于 12-03 09:33 1308次阅读

    2.5D异构3D晶圆级堆叠正在重塑封装产业

    D3D集成技术为3D堆叠存储TSV,以及异构堆叠TSV中介层。Chip-on-Wafer-on-Substrate(CoWos)技术已经广泛用于高性能计算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10:42 5984次阅读
    2.5<b>D</b><b>异构</b>和<b>3D</b>晶圆级堆叠正在重塑封装产业

    安卓阵营正翘首盼杀手级的3D应用,3D视觉技术如何突围?

    盼杀手级的3D应用,3D视觉技术如何突围?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8:25 2316次阅读

    英特尔异构3D系统级封装集成

    异构 3D 系统级封装集成 3D 集成与封装技术的进步使在单个封装(包含采用多项技术的芯片)内构建复杂系统成为了可能。 过去,出于功耗、性能和成本的考虑,高级集成使用单片实施。得益于封装与堆叠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3-22 09:27 1881次阅读

    3D IC制造技术已成主流,异构3D IC还有待进步

    3D IC技术已从初始阶段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主流制造技术。EDA行业引入了许多工具和技术来帮助设计采用3D IC路径的产品。最近,复杂的SoC实现开始利用3D IC技术来平衡性能和成本目标。
    发表于 09-16 10:06 830次阅读

    为什么选择3D3D芯片设计要点分析

    3D 设计的讨论,但对于 3D 的含义有多种解释。然而,这不仅仅是语义,因为每个封装选项都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发表于 03-27 13:01 299次阅读

    行业资讯 I 当芯片变身 3D 系统,3D 异构集成面临哪些挑战

    3DHI(即3D异构集成)挑战的演讲。Cadence大多数人的从业背景都是IC设计或PCB设计,而John则有着丰厚的封装背景。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一直是一个相对较小
    的头像 发表于 05-22 09:38 331次阅读
    行业资讯 I 当芯片变身 <b>3D</b> 系统,<b>3D</b> <b>异构</b><b>集成</b>面临哪些挑战